一直都是听说高通骁龙 810 处理器过热问题,但是都是听个一知半解,而且也还没有实际的产品上市,对这款高端产品一直都是看到某某产品的旗舰采用了,就是不见真机。今天在 CB 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,于是乎转载过来,文章大致阐述了一下为什么骁龙 810 会发热的问题,当然也只是作者的猜测而已,但是基本还是有一些实例来证明其可信度。 对于不了解的同学,看了这篇文章,还是算通俗易懂的,也能大概有个了解了,为什么会发热,高通是在隐瞒什么吗?只有最后真机量产后大家才能见分晓了。
过去几年顺风顺水的高通进入2015年以后似乎突然陷入了困境,不仅在全球范围遭受反垄断调查,连一向强势的产品也出了问题。中端的骁龙615在MTK的进攻之下显得力不从心,而身为旗舰的骁龙810更是被发热过大、上市延期的传闻困扰,甚至据说会被三星放弃。当然,有传闻就有否认,但可以明确的是,骁龙810的确出了问题,怎么会出问题?就让山寨分析师来山寨分析一下。
一、战略失误
先回到2013年9月。11号当天,苹果发布了iPhone 5S,除了指纹识别以外,64位的Apple A7芯片同样震撼了业界。没有人会想到,区区手机会这么快的迎来64位时代,虽然对于有没有用的争执一直到今天都还存在,但是毋庸置疑的是,手机处理器64位化的进程从此开启。山寨分析师还记得,当时业界的反应很有趣:nVIDIA很快表示,我的下一颗芯片(Tegra K1 Denver)也会有64bit版本,而且是我自己设计的核心,和苹果一样噢!三星立刻拿出了线路图,表示我在年底就会出样支持64位的产品,明年还会有自行设计的64位核心,你们等着!德州仪器表示,……,只有高通立刻发表了一个声明,认为64位计算在手机上没有实际意义。 实话说,64位计算对手机而言的确没什么意义,但是商业领域,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意义,而是有没有。果然,很快高通就收回了自己的声明,表示我们也会尽快推出基于64位的产品,而先前发表64位无用论的高管则不幸被辞。 为什么要回顾这段往事?因为从这里可以隐约看到高通当年真实的规划。很明显的是,对于三星而言,由于其为苹果代工SoC,必然是知晓64位的存在,也必然很早就制定了规划。nVIDIA对于Tegra的定义,导致64位需求真实存在,因此自然也会启动相关的研发。只有高通,也许是真的认为64位没有实际意义,在当时很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对其作出短期规划的厂家,才会在苹果发布64位A7时乱了阵脚,先声称64位没有意义,再收回言论。 高通真的没有对64位产品作出规划吗?显然不会,但是高通很可能没有预料到手机64位会来的这么快。作为一个一直以自行设计的核心作为最大竞争力的公司而言,高通在64位时代也必然会有自行设计的核心,但是很可能高通的计划是在2016年才发布。眼看着竞争对手打算在2014年就拿出64位产品,高通显然不能视而不见,自己设计的核心又来不及,所以骁龙810就此诞生——一个自手机性能爆发以来,高通第一颗基于标准ARM Cortex架构的旗舰产品。 强扭的瓜不甜,赶鸭子上架的产品自然也很难善终,也许这就是所有问题的开始。二、20nm vs 20nm
众所周知,Cortex A系列的大核心一直以来功耗都相当令人感动,所以ARM才会研发对应的小核心,推出异构多核方案来解决综合续航问题。高通则走的是小核高频策略,依靠小得多的Krait核心,配合接近2.5GHz的频率,相对而言兼顾了效率和功耗。这一直以来是高通产品的竞争优势,但是既然骁龙810选择了Cortex A57+Cortex A53,这一优势自然也无法继续,那么如何解决Cortex A57的高功耗?一部分靠软件优化,一部分靠硬件优化,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工艺。所以骁龙810成为了高通产品线上唯一一个应用了TSMC 20nm工艺的产品。 只可惜TSMC又一次坑了高通。 由于28nm上的大放异彩,TSMC很早就决定提前研发16nm节点,后者会是台积电首次引入三栅晶体管,也就是FinFet,简称FF的工艺节点。FF可能是近几年来半导体工艺里最大的突破之一,当然也是最大的一道槛,在当时只有Intel掌握,其他厂家都还在摸索。TSMC认为提前研发16FF工艺,可以继续维持自己的领先优势,因此对于20nm工艺的态度显得非常随意,仅仅是28nm工艺的线宽缩小,并没有引入任何新的技术。一个没有引入任何新技术的工艺节点,仅仅缩小了线宽,能有多大的性能提升是可想而知的,就好比当年40LP工艺进化到28LP工艺一样。 与此同时,作为TSMC主要竞争对手的三星,也在全力研发14nm FinFet工艺,但是与TSMC稍有不同的是,由于在28nm HKMG工艺上相对落后,三星在20nm HKMG工艺节点上引入了Gate Last流程,这个改变让三星在20nm HKMG节点上可以分开处理NMOS和PMOS,结果是NMOS的性能提升了大约15%,而PMOS的性能提升了大约90%——这个事情TSMC在28nm工艺上就已经做了,三星虽然做的晚了一代,但是这也客观上导致三星的20nm HKMG工艺相对于自家28nm HKMG工艺的提升,要比TSMC 20SoC工艺相对28HPM工艺来得大。而两家的28nm工艺性能实际上是差不多的,因此结果就是,三星20nm工艺的总体性能要超越TSMC 20nm。那么TSMC 20nm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呢?山寨分析师尝试了一系列对比,希望能得到一个大致的结果。 首先,我们来对比一下华为麒麟920处理器与三星Exynos 5430处理器。这两颗处理器的大核心都是r3p0版本的Cortex A15,前者工艺为TSMC 28HPM,后者为三星20HKMG。根据外媒测试结果,麒麟920在工作频率为1.7GHz时,Cortex A15单核功耗大约为1.5W,而工作在1.8GHz的Exynos 5430,单核功耗则是0.75W,三星20HKMG工艺的同频功耗比TSMC 28HPM要低了50%还多一点。考虑到麒麟920是华为的第一枚Cortex A15,而Exynos 5430已经是三星的至少第六枚Cortex A15产品,经验差距太明显,因此工艺带来的差距山寨分析师姑且认为是40%左右。 而TSMC 20SoC工艺,根据TSMC自己的PPT,同频功耗相对28HPM低了20%,即便不考虑TSMC幻灯片里满满的水分,即便这20%的数字是真实的,这也意味着TSMC 20SoC工艺相对于三星20HKMG同频功耗高了33%。 先记住这个数字,我们继续看一颗处理器,三星Exynos 5433。这是一枚Cortex A57处理器,与骁龙810相同,而工艺则是三星20HKMG。外媒测试表明,Exynos 5433运行在1.9GHz时,单颗Cortex A57核心功耗为1.5W。好,让我们应用之前的数据,就可以得出,以TSMC 20SoC工艺制造的骁龙810,单颗核心运行在1.9GHz时的功耗预计为1.99W。 要知道Exynos 5433的1.5W功耗,是在32位模式下得出的,而高通为骁龙810设计的最大工作频率是2.0GHz:这意味着骁龙810处理器如果真的可以运行在高通设计的2.0GHz下,那么只需要一颗核心满载,功率就可以突破2W,四颗就是8W,加上GPU,必然能突破华为麒麟920创造的11.5W峰值记录——要知道后者这可是整机功耗。这样大的功耗意味着什么,相信不需要山寨分析师再解释了吧。 这能不过热吗?能不降频吗? 甚至,骁龙810在没有因为过热降频之前,就会因为总功率过大而触发降频,毕竟超过8W的功率,即便来不及导致过高的温度,对于电池而言也是不可承受的。由此看来,骁龙810存在过热问题的传闻,有一定的事实基础,某种程度上说可谓空穴来风。三、高通否认的是什么
不出意料的,高通坚决否认了骁龙810存在过热问题,一方面声称有60款采用骁龙810的产品即将问世,另一方面拉上了LG一起证明骁龙810真的不热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实际上,高通否认的过热,和骁龙810的发热并不是一回事,要理解这点,需要了解半导体芯片的所谓功耗拐点。 正常而言,半导体芯片的功耗随着频率的提升,是以一个介于直线到指数曲线之间的方式提升,因为功耗和频率成正比,和电压的平方成正比,随着频率的提高,电压也需要稍稍提升。但实际的芯片,当频率达到某一个特定值的时候,功耗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,增幅远远超过之前正常的增幅,这个点就叫功耗拐点。 几乎任何实际芯片都有功耗拐点,这个和工艺有关,也和芯片的具体设计有关,因此绝大多数芯片都会把拐点安排在工作频率上限之外。问题是,最初版本的骁龙810芯片拐点可能实在是有些低。根据不久前流传出的某些新闻数据,最初版本的骁龙810芯片,功耗拐点可能低至1.46GHz——这绝对是无法容忍的,否则骁龙810的正常工作频率最高只能达到1.5GHz。当然,这个传言是否真实,山寨分析师无法考证,但是这可以形成一个解释的通的理论:高通通过紧急硬件修改,把功耗拐点从1.46GHz提升到了大约1.8GHz,让骁龙810至少拥有了可以工作的条件,虽然不知道这样的修改代价是什么。 因此,高通所否认的骁龙810存在的“过热问题”,实际上很可能是拐点过低导致的功耗不可控式爆发增长问题,它和我们理解的芯片正常发热量过大并不是同一个概念。否认了骁龙810存在“过热问题”,并不代表骁龙810的发热量不大,毕竟LG一方面帮高通证实骁龙810不存在过热问题,另一方面也在另外一个场合承认了骁龙810的确很热,这也从侧面佐证了山寨分析师的看法。四、骁龙810实际情况究竟如何
说了这么多,其实最重要的是结果,那就是骁龙810究竟是什么水平。对此高通这几天通过外媒放出了一组跑分和发热测试数据。 具体的数据这里不列举,只提几个关键的:高通表示,骁龙810在以固定30fps运行游戏时,发热比骁龙801要低5度——后者达到45度,前者只有40度。同时,骁龙810的各项测试结果都显著的优于骁龙805,平均增幅可以达到30%以上。 这个结果看起来相当不错,但是请注意,这个结果是用这样一台开发原型机跑出来的:




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